民族團結二三事
民族團結,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,更是強根固體的基礎。中華民族大家庭里,56個民族,56朵花,56個民族,56種文化,血脈相連,情同手足。綻放著豐富多彩的奇葩,書寫著炎黃子孫的膚色、情懷,展示著人性的美,多樣的美,文明的美,民族的美……
正是因為有了各民族兄弟姐妹的流血犧牲,才凝聚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,才煥發出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源泉……讓一個大國屹立世界東方,一個民族雄起世界舞臺。
時間過的真快,彈指一揮間,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,在新時期民族大團結之時,回味親歷的點滴,感慨依舊是那樣的濃烈,情感依然是那樣的真摯……
一、閃光瞬間
每每來到黃河邊,感覺耳旁總早有人在不停的呼喊著“快救救我的孩子”……
那一刻,驚魂、驚喜。孩子落水讓人驚魂,孩子救起讓人驚喜。
那是一幅黃河上演繹的新時代民族團結的贊美畫卷
那是一曲浪濤里奏響的新征程民族團結的生命詩歌
故事就發生在三年前的今月。
6月2日下午,驚心動魄的一幕發生在眼前…
3點30分左右,在河邊玩耍的7歲回族小男孩不幸落水。河水湍急,水面高漲,轉眼間不見了孩子的身影,這時,孩子的母親在水中用無奈嘶啞的聲音呼喊著“快救救我的孩子,救人”,一遍一遍的呼喊著……
第一個施救者聽到求救聲不顧一切躍入水中,眼看孩子越漂越遠,只見水面上一會浮出孩子的手臂,一會又浮出孩子的頭,時隱時現,一會又不見了蹤影,在這萬分危急之中,又一名施救者聞聲縱身跳入水中,聞訊趕來的人們為他們捏著一把汗,心在快節奏的跳動著,眼睛不停的注視著河面的一舉一動,經過10多分鐘的奮力拼搏和搜救,近一百米的水面,小男孩終于得救了,站在近一米的河水中,施救者把救起的男孩交給趕來母親,孩子的母親緊緊握住恩人的手,熱淚盈眶,跪在水中鞠躬道謝,在場的人被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呆了,當回過神來時,撐聲一片,點贊一片,爭相握手,感謝英雄壯舉。
孩子安然無恙,英雄泰然自若……
稍作休息,我迫不及待的在第一時間對這位可敬的時代英雄做了簡短的采訪,再三追問下得知姓王,后在朋友的多方幫助下,才得知是蘭化三聯公司的職工王建民。王師傅低調,謙虛,直爽,50開外,身高1.73米左右,體魄健壯,皮膚黝黑,平易近人,一個實實在在的男子漢。他說:當時游人很多,他正在石桌旁納涼喝茶,突然聽到急促的呼喊聲,火急中丟下手中的一切,飛速跳入激流的河中,向著遠漂的孩子飛去,1米,10米,50米,80米,100米,憑借自身的好水性和頑強的毅力,一路東下,步步緊追,在孩子再次浮出水面的一瞬間,牢牢抓住孩子的手,把水中的孩子奮力托起,緊緊摟在懷中……
這時的王師傅很疲憊,光著上身,身上還在不停的往下滴水,不停在喝水,我一次次的為他拍照,視頻,留住了好人神情,留下了珍貴的合影。我接著問,為什么不顧一切又義無反顧的跳入河中,你想過萬一嗎?他說:當時我體力消耗大,如果在最后三米追不到孩子,就用我50多歲的生命換回7歲孩子鮮活的生命……
王師傅說:孩子得救了,我很坦然,我心就踏實了,否則我會自責一輩子的。
在我離開時,再三索要電話號碼,都被婉言謝絕。最后告訴我,他50多歲才有了一個貼心寶貝,有了一個幸福的小家,孩子很乖巧,很可愛,他打開手機讓我看視頻,熱淚在眼眶回旋。我在想,如果萬一……他年幼的孩子該怎么辦,他的家該怎么辦,他年邁的父母該怎么辦。我不敢再往下想……
看得出,他很愛來之不易的家,很愛來之不易的貼心寶貝……
一路上,救人的畫面不時的浮現在眼前,一路在思考著,一個平凡的人,一個不平凡的壯舉,他的行為不僅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,挽救了一個回民兄弟的家庭,更是挽救了孩子的未來世界……
走在路上,我的眼眶一直是濕潤的,第一時間把稿子發了出去……讓更多的人知道回族人家的好兄弟。
王師傅的壯舉在我眼中是那么的偉大,那么的崇高,那么的無私,那么的閃光……
想想被救的那個回族小學生應該有10歲了。王師傅的女兒也該有5歲了。
他是平凡崗位上綻放的花,他是平凡崗位上最可愛的人。
閃光的瞬間,精彩的人生,民族團結的力量……
蘭州人品質如蘭!
致敬,新時代的生命贊歌!
致敬,新時代的民族大團結!
二、扶貧路上
那是初夏的一天,根據省上統一按排,去對口扶貧點廣河縣水泉鄉克那村,頭一次來這里,山路彎彎,黃土坡坡,村民的房子好些都是土坯房,底暗,破舊,是個回族居住區,受地理環境的約束,耕地少,自然條件差,走村串戶,不喝村民一滴水,不吃村民一口飯。走進一戶三口人家,老婆殘疾,常年臥床,可能是生活所迫,一個兒子沒有念書,十四歲就出去打工,生活很是困難,看到我們入戶采訪,中年男子流著淚,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,可能是有些激動,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,那出一個小本本,上邊詳細記錄著政府給于的每一筆扶貧款。他說,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幫助,沒有國家救濟,可能這個家早就垮掉了……
黨和國家非常關心和重視扶貧工作,多少年來,從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加大投入,從輸血到造血,政策扶貧,文化扶貧,教育扶貧,產業扶貧,科技扶貧等等,從粗放扶貧到精準扶貧,扶貧工作不再只是政府的行為,而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。全國一盤棋,全民一條心,沿海幫內地,企業幫老少,黨政軍企商學齊心協力,一幫一,一帶一,一步一個腳印,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,縮小貧困面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在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,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。民族團結不是講空話套話,而是俯下身子,真真切切,實實在在解決困難。“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,人民好比土地……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”。在扶貧戰線上,又有多少個像焦裕祿、黃文秀式的好公仆好干部。
新的長征脫貧攻堅,新的時代改天換地,貧窮不是社會主義,甘肅終于在2020年11月21日宣布最后8個貧困縣摘帽,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。至此,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。截至2020年底,1800余人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。
新中國成立以來,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。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努力,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,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慶祝建黨一百周年,掃貧困,拔窮根。祖祖輩輩的期盼與夢想,徹底甩掉貧困的帽子,衣食無憂,生活有依,心花怒放,感懷黨恩,感恩祖國。
56個民族,一個命運共同體,愛黨,愛祖國,愛人民。擰成一股繩,唱響新時代,匯成一句話,永遠跟黨走!
作者簡介:甘肅蘭州詩人。西北師大會計學、省委黨校經管學畢業。中國詩歌網“藍V詩人”,中國文學論壇“金牌會員,中國詩人作家網金詩星光杯“實力文學獎”、”十大杰出文學貢獻獎“,中華一言詩文學“當代詩人”,以筆為友,中國散文網第二屆“春光杯”生態文學大賽一等獎。作品見諸于省市黨報、高校新聞網、校報、校刊,并有獲獎。以詩會友。作品有詩歌,散文,論文。篇數千章,字數百萬。題材廣,視角新,與三觀同韻,與時代共鳴。著有散文詩集《沁雨聲》。


